根據統計,全台灣年逾五十歲的中老年人,大都罹患程度不同的退化性關節炎,嚴重者經常為關節疼痛所苦,無法正常行走。
一般人骨頭與骨頭連接的地方就是關節,正常的軟骨組織光亮平滑,但隨著年紀增長,軟骨逐漸磨損,加上關節液流失,造成關節腔狹窄變形、失去彈性且伸曲困難,並引起疼痛及發炎現象,這就是臨床上所稱退化性關節炎。
女性進入更年期後,骨關節的健康就容易亮起紅燈。如發現上下樓梯或蹲下後要站起時,膝蓋明顯感到吃力、不舒服,即表示退化性關節炎的前兆已經出現。
男性發生退化性關節炎的時間比女性晚,但也因生活型態及職業不同而異,例如常跑步或常上下樓梯、久站的老師或店員、愛好運動者、經常提取或搬運重物者、體重過重者、關節損傷者等,都是容易提早發生退化性關節炎的族群。
醫學上常使用消炎藥來止痛,坊間甚至再加上類固醇藥劑併用;但長期服用這類藥物,容易引起肝腎功能損傷、甚至導致腸胃潰瘍等副作用。且此種療法只能暫時減緩疼痛,並不能根本治療關節炎及阻止惡化,若患者仍未及時加強保健關節軟骨,嚴重者必須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。
此商品暫無評價